疼痛發作?骨關節炎只貼膏藥管不管用
發布時間:2018-07-03
疼痛是骨關節炎最主要的表現,所以,不少患者會求助于貼膏藥、照紅外線燈、口服止痛藥。然而,這些治療只能緩解一時的癥狀,疼痛還會反復發作。最終疾病進展,導致關節腫大變形、關節僵硬發緊等更為嚴重的情況。如何正確治療骨關節病?
一半老年人患有骨關節炎
膝關節疼痛是最常見癥狀
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超過1億,其中骨關節炎患者約超過5000萬。有研究發現,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長,年齡在40歲的人群骨關節炎的患病率為10%-17%,60歲以上的人群則上升至50%,年齡在75歲以上的人群則會達到80%。
對于這些中老年人來說,骨關節炎會導致其關節畸形,患者的致殘率高達53%。臨床上膝關節受累最常見,占整個骨關節炎的73%,膝關節疼痛是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癥狀。
“雖然骨關節炎"很常見",但是它帶給患者的危害不容小覷。它會導致患者活動受限,走路關節疼痛、很難下蹲。不僅如此,骨關節炎還是除腦血管病外造成我國居民肢體殘疾的第二大原因。”
“令人遺憾的是,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長期疾病,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。”于清宏教授說,“對于骨關節炎,目前的治療目標就是緩解疼痛,同時阻止和延緩疾病的進展,達到保護關節功能、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。所以,這是一個漫長的治療過程。”
炎癥是疼痛主因
僅僅止痛還不夠
研究表明,炎癥是導致骨關節炎疼痛的原因之一。而骨關節炎疼痛使患者不得不減少關節活動量,活動量的減少又會導致關節僵直、肌肉萎縮,增加關節外傷的可能,由此衍生出一個惡性循環。
然而,目前中國骨關節炎患者抗炎鎮痛的現狀不容樂觀,就診率低、晚確診、患者依從性差是其主要特點。,有些病人發生骨關節炎,關節疼痛,也不到醫院就診,自己到藥店買點膏藥、止痛藥,等到三五年病情加重走不了路了才到醫院治療。即便治療,病人的依從性也低,醫生告訴要抗炎,病人疼痛時才吃藥,不痛就不管了,完全不按醫囑來。
“針對疼痛發作的骨關節炎患者,最好采取抗炎鎮痛治療,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非藥物治療、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。如果非藥物治療無效,臨床上多采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來抑制骨關節炎患者的炎癥反應。
最后,還提醒骨關節炎患者,至少需要抗感染治療一個月,再去醫院復查炎癥因子,以延緩關節疾病的進展。
Tips:保護軟骨 省著點用
軟骨損傷是骨關節炎的直接原因,因此我們都要保護軟骨,省著點用。
(1)別背、別拿過重的背包、菜籃子;
(2)別去爬山、爬樓梯,改成游泳、騎車等運動方式,也可以躺在床上做仰臥屈膝屈髖和蹬自行車樣動作,以保持關節活動度,減輕軟骨磨損;
(3)別做蹲下擦地、洗衣的家務活,防止因過度用力造成組織損傷;
(4)別讓自己胖下去,肥胖、超重的患者,需要減肥,控制體重到合理范圍,以減少膝關節承重。
(5)已出現骨關節炎疼痛者,平日可使用手杖、助步器等協助活動,減輕疼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