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感冒發燒,應該選擇膏藥貼劑還是輸液?
發布時間:2018-04-19
有些家長說貼敷太貴,輸液便宜,但你有沒有算過這樣的一筆賬:貼敷可使你孩子越來越健康,抵抗力越來越強,自愈力越來越強。請你算算,身體的抵抗力、自愈力增強后,得病次數的減少和用越來越少的藥物,是不是為你省錢了?同時,孩子因為得病次數少了,不得大病了,精氣元氣充沛,對他的后代也有好處,從此良性循環。
01、膏貼貼敷
膏貼貼敷是在傳統的針灸學基礎上應用的方式,通過經絡對機體的調整作用,達到預防和緩解身體不適目的的一種方式。該法歷史悠久,近兩千年來,一直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樂用。膏貼是在發揮其保健作用的同時,激發了經絡腧穴對人體的調節功能,是二者相互協同、相互激發和疊加的結果,較單純用藥、針灸均具有一定的優勢;另外,膏貼貼敷穴位,施于皮膚九竅,通過反射、滲透、穴位吸收,快速實現緩解身體不適的目的,避免了因腸胃、靜脈、肌肉等途徑較大量給藥而產生的藥物毒副作用和抗藥性的弊端。貼敷方式以其簡便靈驗、安全的優點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,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。
02、靜脈輸液
靜脈輸液是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原理將大量無菌液體、電解質、藥物由靜脈輸入體內的方法。靜脈輸液因起效迅速,被廣大的患者認為是“最棒”的治療方法,無論大病小病都要求輸液,從而導致了靜脈輸液廣泛濫用的現象,我國的過度治療,包括濫用抗生素和過度輸液,已經在為“醫藥帶來的害處多于帶來的好處”做出生動的解釋。
中國是一個輸液大國,在2009年我國輸液瓶數就已經是104億了,相當于中國人每年平均一個人就掛了8個吊瓶,遠高于國際上人均3瓶的量。與之還有一個相關數據,中國人的抗生素用量是美國人的10倍。
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之一是,能吃藥不打針,能打針不輸液,但是這一原則早就在中國被突破,人們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,就是輸液和使用抗生素,卻忽視了過度輸液和濫用抗生素對人體的傷害。下面就說說靜脈輸液可能給身體帶來的危害:
1、處理不當易產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。
2、藥物過量或滴注過快,易產生不良反應,甚至危及生命。
3、持續性的過量輸注,易造成循環負荷過重,或電解質失衡。
4、醫源性疾病的增多。
當然我們也不能全面否定靜脈輸液,畢竟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還是需要“打點滴”、“掛鹽水。
3、膏貼貼敷6大優勢
1、時間持久,效果穩定;
2、不經過腸胃,避免對腸胃的傷害和刺激;
3、不經肝臟,減少對肝腎的毒害;
4、提高人體免疫力;
5、遠離抗生素、激素,減少打針、輸液帶來的痛苦和危害;
6、使用方便,效果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