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貼——“末伏”貼,于8月11日開始
發布時間:2019-08-07
三伏貼——“末伏”貼,于8月11日開始
三伏天調理,首選三伏貼。冬病夏治“三伏貼”,針對兒童、成人不同體質對癥調理,提高免疫力,請珍惜這短短40天!
什么是冬病夏治?
冬病,就是指天氣寒涼時容易發作或是加重的疾病。如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凍瘡、鼻炎、體虛感冒咳嗽;風濕性關節炎,類風濕性關節炎;肌肉勞損癥;慢性結腸炎;肩周炎和頸腰椎病等頸肩腰腿痛;痛經以及兒童反復長期咳嗽、反復呼吸道感染、小兒虛弱多病、體質偏寒等,這類的疾病都可取得良好的預防與治療效果。
夏治是指,這些疾病到了夏天會自然緩解,這就是天時之力。夏季陽旺陽升,人體陽氣在夏季有隨之欲升欲旺的趨勢,體內寒凝之氣易解的狀態,此時運用補虛助陽藥或溫里散寒藥物,有利于深藏的寒邪疏散,天人合擊,最易把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。“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”,在夏季疾病緩解期,正是通過辨證治本的良機。
“三伏貼”貼敷時間
引貼:2019年6月21日——7月11日,為引貼,20天;
初伏:2019年7月12日——7月21日,為初伏,10天;
中伏:2019年7月22日——8月10日,為中伏,20天;
末伏:2019年8月11日——8月20日,為末伏,10天;
加強貼:2019年8月21日——8月30日。
三伏貼適應癥
1. 兒科疾病:小兒反復感冒、哮喘、咳嗽、支氣管炎、厭食、腹瀉、消瘦、遺尿等。
2.風濕免疫性疾病: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、肩周炎、風濕性關節炎等。
3.消化系統疾病:慢性胃炎、慢性腸炎、消化不良等。
4.耳鼻喉科疾病:過敏性鼻炎、慢性咽喉炎等。
5. 呼吸系統疾病:慢性咳嗽、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、反復感冒等。
6.慢性皮膚病:蕁麻疹、凍瘡等。
7.婦科疾病:慢性盆腔炎、痛經、經行泄瀉、不孕癥等。
8.其他:陽虛型體質的人群。
· 溫馨提示 ·
部分患者特別是兒童,在貼藥后會出現皮膚發泡的現象。這是正常現象,不必驚慌。
1、一般情況下,貼藥后局部皮膚常會出現潮紅、灼熱、輕度刺痛或出現小水皰,少數可出現大水皰。有些患者貼藥時間久了也會在皮膚處遺留色素沉著,這都是正常的現象,因為三伏貼本身是用辛熱刺激性的藥物來達到溫補陽氣的作用的。
2、部分人有咽痛、失眠、皮膚瘙癢等上火表現,這跟體內濕熱有關。起水泡,說明您的體內存在濕熱,也就是排除體內濕熱的表現,通過這些中藥物質刺激皮膚中的穴位,將體內濕氣拔出,因而形成水泡。這屬于正常貼敷現象,因為起水泡本身就是濕氣排出的方法之一。
3、出現水泡后,盡量不要把水泡弄破;如果破了就要保持皮膚局部干燥,防止感染。如有感染,應立即來醫院處理。另外,下次貼敷時,要記得和醫生交代起過泡的事情,這樣醫生便會更換一組穴位貼,效果明顯者應根據醫生交代的時間來貼敷,切勿貼敷過久。
小知識
春夏養陽
春夏季節是補陽的重要時機。特別是夏季陽氣升瀉,體內陽虛,尤其是對于素體就有氣虛陽虛的人來說,更要注重這個時節補養體內的陽氣,督脈灸就是一個補充體內陽氣的好方法。
督脈灸的適應癥
1.寒癥:支氣管哮喘、反復感冒咳嗽、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 統疾病;頸椎病,腰間盤突出癥以及風濕類關節炎、肌肉纖維炎等關節系統疾病。
2.虛癥:慢性胃炎、慢性腸炎,胃十二指腸潰瘍、胃腸神經功能紊亂、腸易激綜合征、慢性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。
3.瘀癥:女性怕冷、手腳冰涼、痛經、以及黃褐斑、雀斑、月經不調、產后頭疼、坐月傷風、慢性盆腔炎等。
4.保健:調節免疫、增強體質、體虛易感冒、亞健康狀態、疲勞綜合征。
下一篇:已經沒有了